
国有资产、资源、资金(以下简称国有“三资”)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,对其加强统筹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。早在2022年5月,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《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》,对盘活存量资产、扩大有效投资进行了总体规定,并提出多条措施。此后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等部门分别出台文件,为盘活国有“三资”提供政策依据,各地各部门也开始了相关的实践和探索。
今年,国有“三资”改革步伐不断加快。前不久,在经安徽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后,安徽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《安徽省推进“大资产”统筹管理总体工作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工作方案》),引发了广泛关注。
“八类资产”“五类资源”“两类资金”纳入统筹盘活范围
安徽省经过多年发展积累,形成较大规模国有“三资”家底。国资报告显示,截至2024年底,全省企业国有资产16.48万亿元,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1.95万亿元。除此之外,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。
“新形势下,提高资源配置效率、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,实施‘大资产’统筹管理能够有效破解发展约束、激活改革动能、重塑治理逻辑,意义重大、作用凸显。但从实际来看,当前国有‘三资’管理仍存在部门条块分割、政策衔接不畅、资源统筹不足等问题。”安徽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表示,在这样的背景下,安徽积极谋划、深入探索,认真结合实际、加强研究分析,《工作方案》应运而生。其主要内容包括:
一是界定实施范围。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房屋、土地使用权、在建工程、股权、大型仪器设备、数据资产、保障性住房、公共基础设施八类资产,土地、矿产、水利、林业、能源五类资源,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存量资金、实有资金两类资金,纳入清查和统筹盘活范围。
二是厘清主要任务。明确摸清家底、统筹盘活、兜底保障、投资联动、监督管理5个关键环节19项工作举措、责任单位等。
三是细化实施步骤。明确今年9~12月组织实施,开展清查、确权、统筹盘活、与债务联动监管、与投资协同5个专项行动;2026年及以后持续推进。实施过程中,将跟进向安徽省委、省政府报告改革进展,并接受人大、审计、财会等多重监督,确保改革落地见效、向纵深推进。
对思想作风和思维方式的重塑升级
谷剑锋表示,实施“大资产”统筹管理,是从党委、政府层面系统整合国有“三资”,并与“三保”(保基本民生、保工资、保运转)、债务、投资有机衔接。这当中不仅体现为资产运行效率、运转模式的转变,更聚焦对思想作风、思维方式的重塑升级。因此,在《工作方案》制定过程中,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:
——机制上赋能,推动“存量闲置”与“增量配置”相互衔接。建立新增配置与存量闲置“硬挂钩”,优先通过调剂满足新增配置资产以及投资等需求,向管理要效益、向存量要活力。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打造了省、市、县贯通的资产调剂共享平台,打通跨部门、跨地区、跨级次的资产调配路径,并与国家平台对接,实现四级立体式“大循环”,一方面,唤醒“沉睡”家底,释放存量资产价值;另一方面,聚焦提高使用绩效,倒逼转变理念、改进作风。
——领域上拓展,坚持“本位发力”与“补位互动”协同治理。从各自领域“小资产”管理到“大资产”统筹,既是管理范围的物理拓展,更是打法路径的化学叠加。除推深做实各领域国有“三资”管理外,今后,安徽省将更加注重“三资”间形态转化和要素流通,更好地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合力,全面提升统筹效益。
——打法上升级,实现“内生挖潜”与“外延拓展”有机融合。资产是静态物体,但价值是动态变量。存量挖潜方面,组织对安徽全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权属不清、权证不齐等问题进行“起底式”排查,联合有关部门集中化解历史遗留问题,为盘活利用打下基础。增量拓展方面,探查新的价值增长点,开展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,实现“路径贯通、价值转化、制度创新、安全合规、央地协同”5项首创性突破,在财政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分享。
——效益上增值,促进“市场价值”与“公共属性”相辅相成。坚持统筹兼顾、互融互促。在发挥市场价值方面,坚持用市场逻辑激活资产价值,构建资产增值的良性循环。同时,拓展公共属性,发挥国有“三资”兜底保障作用,对接融入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等多场景应用,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。
四方面发力推进“大资产”管理的系统性改革
“实施‘大资产’统筹管理是省委、省政府部署推动的一项系统性改革工程。”谷剑锋透露,下一步,将更加注重依法依规、科学精准,更加注重投资于人、保障民生,更加注重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,更加注重系统集成、赋能发展,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:
一是打好“制度拳”,构建改革政策体系。协同省级相关部门单位,部署国有“三资”各领域具体改革工作,指导市县分层级推动,构建系统完备、协同高效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体系。
二是用好“智慧库”,实现国有“三资”多维共治。完善统筹管理平台,分类建立安徽省国有“三资”总账和明细账,精准动态掌握底数,加强数据归集和信息共享,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、跨部门协同联动的治理生态。
三是下好“盘活棋”,提升统筹管理质效。用活用好调剂共享、匹配增量投资等盘活模式,精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不同场景,持续优化资源配置,强化资源统筹。
四是织好“监督网”,完善综合评价监管。构建涵盖国有“三资”、债务、投资等多领域的综合评价体系,推动形成闭环管理评价机制第一配资网,织密筑牢多部门协同监督防线等。
启泰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