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潮新闻客户端特约评论员胡欣红配资查询之家门户

图源:极目新闻
据极目新闻报道,9月20日,西安11岁男孩小航在小区楼下玩耍时坠井,当晚不幸去世。9月21日,知情人及小航家属表示,这个井深十几米,垂直通向地库。事发后,小区物业等单位连夜在井口外设置了围挡,而小航坠井时,此处没有围挡,地面简易的木板和泡沫墩子没有把井口盖严实。目前,警方、住建、应急等单位已介入调查。
一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,一个家庭陷入无尽悲痛。11岁男孩坠入10多米深井不幸身亡的悲剧,再次将“井口安全”这一老生常谈却屡屡失守的话题,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。
从事故细节来看,安全漏洞触目惊心。涉事深井位于小区单元门旁这一人流密集区域,宽1米、长1.5米的井口仅用木板、泡沫墩和金属网简单遮盖,既无牢固封闭措施,也无围挡、警示标识,更未按国家规定安装防坠网。事发时天色昏暗,这样的“防护”在孩童玩耍的活力面前,形同虚设。另据上游新闻报道,多名居民表示小区内存有深井的问题,他们早就向有关部门反映过,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。
毫不夸张地说,这绝非偶然的“意外”,而是安全责任链条集体失守的恶果,建设单位的敷衍、物业公司的失职、监管部门的缺位,共同织就了一张吞噬生命的“危险网”。
悲剧发生后,相关部门连夜设置围挡、控制责任人,看似迅速的处置却难掩“事后补救”的苍白。近几年,西安发生多起儿童坠井亡人事故。去年9月,西安某小区一名8岁女童,在参加完同学生日聚会后,和几位小朋友在小区院内玩捉迷藏,不幸跌入绿化带中的消防水井遇难。涉事水井深七八米,其中水深在两米以上,事发时水井周边没有任何提示,井口仅有几块薄薄的胶合板掩盖……时隔一年,类似的悲剧竟然又再度上演,这样的“人祸”令人有揪心之痛。
根据最高法、最高检、公安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办理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》,建设单位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、物业未履行排查责任、监管部门玩忽职守,相关责任人不仅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,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、玩忽职守罪,更应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此次事故中,3名责任人被警方控制只是开始,唯有通过清晰的责任认定、严厉的法律惩戒,才能打破“出事整改、风头过后复原”的恶性循环,让每一个环节的管理者都不敢掉以轻心。
依法依规严肃追责的同时,更要从根源上堵住安全漏洞,让警钟真正转化为行动。一方面,必须补齐“硬件短板”:对未竣工小区,应强制要求完成全区域安全防护设施验收后方可交付,杜绝“边入住边施工”的违规操作;对已投入使用的小区、道路,全面排查深井、窨井等隐患点,加装防坠网、智能监控传感器,用技术手段筑牢物理防线。另一方面,要破解“管理迷局”:明确市政、物业、建设单位等多方主体的责任边界,建立“井盖终身负责制”,将安全排查纳入日常考核,避免“九龙治水”导致的责任空转。
孩子的童年本应充满阳光与欢笑配资查询之家门户,不应在深井的黑暗中戛然而止。每一起“井口吃人”的悲剧,都是对城市治理精细化的拷问,是对责任主体良知的考验。唯有将安全理念融入每一个设计、每一次施工、每一轮监管,把防线焊死在“事前预防”的每一处细节里,才能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安心奔跑,让“脚底下的安全”不再是奢望。
启泰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